在全市首次尝试将社工额度配备与居民区老龄人口相挂钩,率先打通居村交流通道,明确村“两委”成员和“两委”外工作人员可通过参加居民区选举,成为居民区“两委”成员,进入社工队伍……记者今天获悉,作为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浦东新区最新出台了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和激励关怀的若干措施,力求从选人用人、职业晋升、关心关爱、激励褒扬等方面采取15条切实措施,推进实现基层“队伍建设有机制有平台、人才培养有标杆有后备,个人职业有目标有归属”的目标。
这也是继去年针对居村书记推出的班长工程居村组织带头人激励关怀15条落地后,浦东针对居民区主体工作力量,探索制定的又一项制度性安排,努力打造从广大社工到居村党组织带头人各有激励、梯次发展的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一体化格局。
探索社工配备挂钩老龄人口
居村书记是基层治理的带头人,社区工作者队伍就是主力军。身处居民区工作第一线,社工队伍强不强,直接影响社区的治理好不好。
据浦东新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小平介绍,根据新出台的15条政策措施,浦东一次性新增了7000多名社工额度,“调整之后,全区现有社工总额度约2.5万名,每万城镇常住人口的社工实有配置已达到20人,大大加强了基层人力保障。”
根据社工的不同类别,具体的人员配置上也采取了不同额度。浦东此次在全市率先探索将社工额度配备与居民区老龄人口相挂钩,针对常住人口老龄化比例较高的街镇适当增加额度,确保基层人手力量和工作体量精准匹配。
此外,15条政策措施也率先拓展了社工队伍来源渠道,从严格执行逢进必考转变为更加注重择优录用,针对退役士兵、“三支一扶”、有志青年等特定对象,以及持有社工师、助理社工师资格证的专业社会工作者,经街镇考试或考核,可直接纳入社工队伍。在此基础上,鼓励街镇积极培养发展社区志愿者,从中挖掘社区能人、达人,并通过规定程序吸纳进入社工队伍。“这一方面增加了街镇的主导权和灵活性,另一方面缩短招录的环节时间,也促进基层力量的快速补充,”周小平说。
充分保护社工向上积极性
“90后”李佳元曾是一名金牌社工,如今已经成长为陆家嘴街道隧成居民区主任。“从新人小白到居委主任,从面对社区工作茫然无措到游刃有余,是社工这份职业给了我锻炼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成长的空间。”她告诉记者,此次新区推出的15条政策措施,让她和身边的社工小伙伴愈发感受到这份职业光明的前景,“我们愿意留下来、留下来想干好、干好大有奔头。”
在15条政策措施中,浦东进一步完善了社工负责人、主管和工作人员三类岗位设置以及比例分配。主管岗位配置向居民区倾斜,增设居民区主管岗位,比例可以达到20%。针对表现优秀的普通社工,加大培养力度,帮助其逐步晋升,成长为居委会主任和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加大从优秀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中定向招录公务员的力度;完善基层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切实将社工年度考核结果与个人待遇紧密挂钩,连续两年优秀的,可在“三岗十八级”本岗位等级内提前升一级。
此外,社工提拔担任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可按个人原等级、年功和薪酬等,就高享受对应的事业待遇,充分保护和鼓励社工向上积极性。
推出社工跨街镇交流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浦东此次在全市率先打通了居村交流通道,明确村“两委”成员和“两委”外工作人员可通过参加居民区选举,成为居民区“两委”成员,进入社工队伍。村“两委”成员转岗至居民区,如符合在社区工作满5年,且近3年内年度考核至少获1次优秀等次等条件,经镇综合考察合格后,可申请纳入社工队伍。社工在到村里轮岗,可保留社工身份,并且个人在居民区社工与村“两委”工作人员两种身份间,可就高享受相应待遇。既方便各镇统筹培养和使用居村干部,又切实保障社工个人利益,为推进城乡社工队伍一体化建设做出了积极探索。
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处长陈其良透露,“针对村干部,我们正在起草制定村干部的激励关怀相关举措,希望这一套‘组合拳’,进一步构建完善浦东新区基层干部队伍制度体系,统筹推动基层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整体提升。”
此外,浦东还推出了社工跨街镇交流机制,对符合相关条件的社工允许在街镇之间有序流动,既促进属地化社工与岗位精准匹配,也解决了部分社工上班通勤不便的现实困难。周小平表示,将积极请求市级相关部门的支持,探索社工在全市范围内交流。
作者:唐玮婕
编辑:商慧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