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环境越来越好!变化缘何而来?缘于我们村推出的队组党建长效管理机制!”上海闵行区浦江镇苏民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谢小红介绍起村里的基层治理新机制底气十足。
去年以来,依靠网格管理模式,苏民村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社会治理,建立队组党建服务大局、围绕中心,村民自治、多元参与的工作机制,全面打好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推动乡村治理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浦江镇聚力打造农村党建品牌,特别是去年深入推进“城市田园HUI客厅”党建品牌,谱好“智慧治理、人才汇聚、惠及民生、绘就振兴”四部曲,赋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社会治理新格局。
党建引领“破题”,疏通治理脉络
苏民村有2800多户5400余名村民,以老年村民和外来租客为主,租客常住人口达到4500余人。租客来自天南海北,生活习惯和利益诉求存在差异,流动频繁,归属意识弱,村里农村“熟人社区”氛围趋向陌生化,矛盾纠纷频发。
为破解困局,凝聚起村宅治理内生动力,苏民村立足地域、人口布局现状,探索形成“121Fight”长效管理模式,以“村党总支—队组网格党小组—微网格农户家庭”三级组织架构为依托,将12个分散的自然队划分为5个队组网格。队组网格按照区域内党员的实际情况,将党组织建在网格上,成立党小组或党的工作小组,每位党小组长扛起了牵头包干责任网格重任,实行一对一负责、一对一管理。精选配强队组网格员,一般每人覆盖20-30个微网格农户家庭,辅助和支撑党小组长常态化开展巡查、走访和服务。队组网格内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三亮活动,组织在职党员在家门口参与村庄治理、服务群众,挑起乡村服务治理“大梁”。
靶向精准发力,搭建治理枢纽
制度设计好了,谁来带头干?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小组长的人选最为关键。苏民村党总支班子成员挂牌包联,他们都是本村的村民,组织能力强,业务能力精,对长效抓好队组网格建设有自己的思路。队组网格员的人选也不能马虎,苏民村优选了有威望的党员、村民代表担任专职网格员,他们有“人熟、组熟、情况熟”的优势,立足政策宣传、信息排摸、民生服务、应急响应四大治理任务,协助党小组长做好具体事务。村里还招募了一群有特长、能补位的在职人员,他们作为兼职网格员,纳入志愿者团队,在落实具体项目时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人员配齐了,如何切实发挥队组网格党小组的功能就要看怎么干了。苏民村组建了队组长效管理评分委员会,让有意愿参与乡村治理的党员群众参与制定队规民约、出台考核细则。
队组长效管理评分委员会梳理出8个任务清单,制作量化积分管理手册,对准宅前屋后、宅基地、自留地、周边地及包干区等区域范围,狠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问题,抓实垃圾分类、安全隐患整改,规范养殖合规、民房租赁合法,紧盯绿化工程、公共场所管理有序。针对美丽庭院特色建设、配合村委治理工作、参与志愿服务3种情况还增设相关加分项。队组长效管理评分委员会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随查+整改后复查”的方式,采用“一月一评优、积分换实物”的奖惩机制,全村590户权证户都明确了目标任务,广大户主带领租客共同参与村宅建设更有劲头、更有干头、更有奔头。
畅通议事通道,亮出治理成绩
“通过村里的变废为宝活动,邻居们都到我家门口看看围墙怎么翻新的。”老党员蔡老伯介绍说。在推进“美丽庭院”创建中,苏民村党总支采用每个队组网格由“党小组长收集民意+队组党员带头整治”的方式,积极听取村民对庭院“小三园”打造的意见,开展“变废为宝”环保行动。蔡老伯家原来的围墙破破烂烂,在网格分析会上了解到环保行动的具体操作口径后,他彻底打消了疑虑,成为第一批改造的家庭。村委会积极帮蔡老伯设计方案,最终用旧砖块和瓦片把破围墙改造成花坛围墙,既消除了安全隐患,也使花坛围墙成了村里的一道风景墙。此后,村民们纷纷效仿。
为了推进基层治理,苏民村出台规范信息报送、规范处置期限、规范考核奖惩、规范流转流程“四”规范,落实队组党小组每周一次网格碰头会、每半月一次网格信息分析会、突发事件及时现场分析会“三”会议,让村民“领头羊”齐聚一堂,收集社情民意,理顺整改方案。
党建赋能到“末梢”,苏民村依托队组党建实现了“村里的事情村民议,队里的矛盾不出队”。
弓满如月 蓄势待发
调任到苏民村的第一天,正逢苏民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谢小红的生日,那时她默默许下心愿:“我愿深耕脚下这片土地。愿村宅焕新颜,村民展笑颜,走好美丽乡村‘幸福路’……”
那是2018年的夏天,苏民村美丽乡村建设正式启动,但是外来人口倒挂、农村人口老龄化、村民主观意愿不强等因素导致整治力量的主力军是村两委班子和村民组长们,村宅环境提升一直“原地打转”——不断整治却又反复回潮。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我和班子成员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逐队逐户分析情况的基础上,推出了新的网格管理模式,即将全村12个自然队以地缘为纽带,划分5个网格,在网格上建立党小组(党的工作小组),由党总支委员任组长,村民组长任网格负责人及党小组骨干。
将整治、管理及监督任务压实到网格党小组来牵头完成,既缩小管理半径,又将党建触角延伸了下去。同时,随着“队组内循环”这个自治理念不断深入到“户”这个最小管理单位,户长们落实租户日常管理的模式也取得了实效。于是,村里慢慢探索出了如何筑牢基层治理最小基本单元的“121Fight”长效管理模式。
近年来,按照“双报到双报告”要求,队里的年轻党员们纷纷“集结”报到,历经大上海保卫战,这支“生力军”也“驻扎”了下来,充实到队组治理队伍中。为了抓住“关键人物”,村总支把带头意识强、表现突出的党员培养成为管理主力军,队组班子不断壮大。他们能在第一时间处理队组矛盾纠纷、执行紧急任务,担负起各自区域内议事协商、评优推荐、信息收集等任务,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
同时,为进一步激励村民、租户创先争优,共同参与治理,在实行村宅环境长效管理评分的基础上,我们优化形成“一月一评优、积分换实物”的奖惩机制,让机制更接地气、监督更有底气、参与更有人气。
这些有益探索,让治理网格终端向前延伸,民情信息端口前移,实现了从“事后介入”到“事前掌控”、从“粗放管理”到“精细治理”、从“被动参与”到“主动作为”、从“单一模式”到“多元协作”的多重转变。
作者:祝越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