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步入尾声,返沪客流增加,上海各区今明两天也将迎来大筛。从外地返沪回社区,大家究竟该配合做好哪几步?这些提示“敲黑板”别忘记!
来沪打拼多年的周彩芬阿姨,今年国庆假期请假回老家安徽与家人相聚。为避开返程高峰,她于10月4日便提前返沪。剖析她的返程经验,或许能让大家提前准备、少走弯路。
提示一:提前查看疫情风险地变化
返回社区前,周阿姨已提前酝酿准备好“灵魂三问”——从哪儿来、途径什么地方、要去哪里。
这两天,她所在的宝山区月浦镇盛桥新月明珠园门卫室24小时“亮灯”,这些问题每位返沪人员都会被问及的。提前准备好答案,才能心里不慌,避免高峰时人群扎堆。
周阿姨还透露了一个小秘诀,返沪市民可以打开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便民服务中的“疫情风险查询”服务,查看全国中高低风险疫情地区,还可以按省、市进行筛选。
在黄浦区外滩街道,各居委值班值守人员也密切关注“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每日全国中高风险区域推送,对疫情发展迅速、风险程度高的区域及时做好社区提醒。告知门岗、楼组长、志愿者等社区防控人员重点关注区域,对于中高风险区域、重点关注区域回沪人员及时落实相应管控措施。
提示二:12小时内向社区报备
“喂……请问您是xxx吗”国庆假期,盛桥新月明珠园居委会书记汪萍的电话就没断过。她通话的对象,正是借由大数据联网后排摸出的应实施“落地检”的返沪居民。
“接到这类电话不要慌张,按照步骤去检测就可以了,”周阿姨颇有经验地说。
根据相关防疫政策,7日内有国内疫情高中低风险区、县级以上政府宣布实施静态管理措施区域、我市重点关注区域等旅居史的来沪返沪人员,应在抵沪后尽快且不得超过12小时向所在居村委和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告,并配合做好相应健康管理措施。
提示三:动动手指线上报备
事实上,由于返沪人员较多,部分数据无法实时更新到基层,因此返沪人员的主动报备也更显重要。目前“随申办”小程序已上线“来返沪服务”模块,返沪市民动动手指便可线上报备。
记者在周阿姨的指导下体验了一把,从出发地、途径地到目的地,需要填写的选项全可自动选择,无需手动输入。线上报备外,部分居村还挖掘出了其他方案。譬如,在吴淞街道海滨新村,返沪人员们有多种方案进行社区报备,包括现场登记、拨打居委会电话以及在楼组群里提示。“每次核酸检测时,我们都会顺带报上居委会电话号码,大家都已经烂熟于心。”海滨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郁金秀说。
提示四:进入大门前“应扫尽扫”
沪上许多居村委会都在门口张贴了场所码。为确保每名返沪人员“应扫尽扫”,每个居村委会的相关数据系统都上线联网,相关部门不定期抽查。一旦发现没有扫码,便会即时通报传达给社区。
提示五:提前持有核酸报告,并尽快实施“落地检”
返沪前,周阿姨专程算好提前量,在老家测了一次核酸。根据相关政策,返沪人员返沪前,要提前填报行程信息并进行核酸检测。
进入小区前,小区门卫查看了一下周阿姨的报告,确认时效方才放行。“阿姨你还要就近再做一次24小时内的核酸,这两天小区有大筛,您就等通知就行。”临走前,周阿姨还收到了这番温馨提示。
提示六:防疫不放松,健康监测继续进行
虽然顺利返家,但周阿姨依旧没有放松警惕。“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等继续坚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保留社交距离、尽量减少聚餐。特别是,还要做到定期测核酸、出门主动扫场所码。
作者:王嘉旖 王宛艺
编辑:祝越
责任编辑:顾一琼 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