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钟扬老师同事多年,他的理想与激情,智慧与创造,关怀与包容,匆忙与奉献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立德树人,需要我们的责任担当,还需要智慧与能力,存仁爱包容之心,将学生看作子女……”这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卢大儒教授的话。他今天获评复旦大学“钟扬式”好老师,共有10位老师获评“钟扬式”好老师,10个团队获评“钟扬式”好团队。心怀“国之大者”,植爱国情怀,这些老师们立于三尺讲台,育满室桃李,在这个九月,光荣属于他们。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复旦大学举行2022年教师节表彰大会。
此次评上“钟扬式”好老师的还有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陆建松;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郭定平;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尹晨;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黄萱菁;物理学系教授陈焱;化学系教授孙兴文;华山医院教授钦伦秀;妇产科医院教授徐丛剑;儿科医院教授周文浩。
“钟扬式”好老师代表、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卢大儒在发言中说,从事生命科学教学和研究30余年,始终坚持在教学的第一线,先后承担了《现代生物科学导论》、《身边的基因科学》和《遗传学》等7门课程,上述课程有些被评为上海市以精品课程,有些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主编和共同主编教材和数字课程5部,获得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他除了教学之外,还担任大学生导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创活动,指导的本科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挑战杯”大赛奖8人次,其中5次最高奖,荣获国际遗传工程大赛(iGEM)金奖和专项奖20余项次,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金、银奖,指导中学生参加国家英才计划等课外科创活动,多次获得全国和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等。
“钟扬式”教学团队代表、妇产科学教学团队带头人、附属妇产科医院教授华克勤表示,钟扬教授曾说:“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这句话一直鼓舞着我,激励着我们在医学教育的道路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出切实的改变,争做脚踏实地的“善梦者”,更竭尽所能引导学生成为“追梦者”、“筑梦者”。
首先,“善梦者”创新医学形式,让医学课堂活起来。我和我的团队大胆在教和学的路上崇敬着,努力的,梦想着,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利用VR技术实现教学可视化,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让人体盆底结构变得具体可感。
其次,“追梦者”践行保育初心,打破技术中的不可能。
我们的团队在追梦的路上不断前行,随着宫颈癌不断年轻化,多年未育宫颈癌患者保留着保命和保育的两难抉择,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生育功能是团队的初心。我们在2013年完成国际首例孕期合并宫颈癌患者保留宫体和胎儿的腹腔镜下宫颈根治手术,自一开始便一次一次向禁区突破。
当然,追梦之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众所周知,临床诊疗及手术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责任重大。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我们以师者的身份,在学生“敢梦”的路上,帮助他们挡风遮雨。团队一名处于发展期的生力军在主刀一位输尿管内异症患者时出现了术后并发症,被转诊综合医院再次接受外科手术。虽说手术并发症不可避免,但这件事让她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手术畏首畏尾,不敢再向高难度挑战。对于一位妇产科临床医生而言,这将成为其成长路上的严重阻碍。我带着她去看望那位接受二次手术的患者,向其真诚致歉并向床位医生详细了解病人再次手术的情况,分析产生并发症原因。
那一天,我们得到了患者的理解,在润物细无声中给年轻医生上了一堂关于责任的生动课程,更为她解开了心结。每个人都会犯错,在学生最无奈、最彷徨的时刻,我们不该责备和推卸,而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身体力行教会他们敬畏生命,担当责任,卸下包袱,轻装上阵,继续奔跑在筑梦的路上。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梦想,对师者而言,最幸福的莫过于带领团队善梦的同时,更见证他们经历成长的蜕变,成为“筑梦者”和“追梦者”,携手为共同的梦想而继续努力。
评上钟扬式好团队的还有周葆华领衔的数据分析与信息可视化教学团队;洪浏领衔的服务学习教学团队;吕红教授领衔的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教学团队;马国领衔的临床药学创新型教学团队;周俭带领的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团队;孙玮带领的新媒体与城市传播研究团队;罗力领衔的公共卫生体系研究团队;苏长和领衔的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创新团队;詹义强领衔的微纳电子青年创新团队
今年,又有一批新教师加入复旦,接过前辈们手中的接力棒,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道路上继往开来、砥砺向前。
新入职教师代表、经济学院新入职教师王熙麟表示,五年前,我来到复旦大学,开启了博士学习生涯。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激烈的思想碰撞,这开阔了我的视野、激发了我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
正式成为了一名复旦大学的老师,在兴奋的同时也真正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老师所要承担的责任。在我看来,老师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
作为一名经济学研究者,我从复旦大学的老师和前辈们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顶天立地的研究。我们这一代学人有责任回答这个时代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不仅要做国际前沿研究,更要将自己的学术研究与国家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将来的工作中,我将尽我所能,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努力成为学生们的榜样。同时,我要将个人的研究兴趣与国家的实际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储舒婷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姜澎
图片来源:复旦大学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