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7年的发展,家庭农场被证明是适合上海的现代农业模式。 王炬亮 澎湃资料
“不管上海怎么发展,农业一定要有。不过,问题是,在农村不断城镇化的路上,10年后,谁来种田?”
8月7日,澎湃新闻记者随上海市农委走访金山、奉贤、浦东新区的家庭农场获悉,经过7年的发展,家庭农场被证明是适合上海的现代农业模式。按照市政府要求,至2017年,上海郊区粮食生产家庭农场全覆盖,上海正探索通过这种模式吸引并培育“农二代”接班人。粮食种植面积上,除宝山外,其余区县均达到50%以上。
案例:80后白领务农年入50万
夏剑峰是上海市金山区朱行镇高楼村农民,今年33岁,是金山最年轻的“家庭农场”主之一。
他原先在镇上一家外资企业上班,因不忍让年过六旬的父母再下地,于是回家帮忙。一开始,夏建峰将家里十几亩承包地改种花卉,但因规模太小,每年只有三四万元收入。
2010年开始,金山区农委推进西田瓜品种“金山小皇冠”和“金山草莓”种植后,夏建峰拿到了30多亩流转土地,年收入也随之增加到十几万元,这让他开始安下心来当“专业农民”。
2013年他种了20亩草莓、10亩西瓜和40亩水稻,收入近50万元。秋收后他又申请今年再增加60亩水稻,如果没有特别严重的灾害,估计2014全年总收入将达七八十万元。
夏剑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丰厚的收益让他开始安心做农民。如今,他还成立了农业合作社,“现在做农业跟前些年不一样,投入大,做不好一年亏几十万元也正常。”但即使这样,他仍然安心做“农二代”,一来有了经验,二来他的经历证明务农也是有知识含量并且体面的工作。
农委主推粮食家庭农场
目前,粮食家庭农场是上海主推的类型。以松江区为例,水稻亩产量高出全市平均水平7公斤,亩均净收入883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种粮家庭农场和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年收入分别达到了10万元和16万元,按人均计算分别达到3万多元和5万多元。
松江家庭农场经营者年龄以46~55岁这个年龄段为主体,并逐渐出现第二代加入农业生产,比面上农业生产经营者平均年轻5岁。
为此,上海市农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在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条件下发展家庭农场。即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退出粮食生产领域。在粮食家庭农场的基础上,适当发展经济类作物的种植。
上海市农委透露,按照市政府要求,至2017年,全市粮食家庭农场的水稻种植面积计划77.68万亩,占区县水稻种植最低保有量面积的58.1%,除宝山外,其余区县均达到50%以上。
来自澎湃新闻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