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笑冰视频片段题目
考古常常如同破案,史前考古则要破千年悬案。
属于红山文化的牛河梁遗址距今5500年至5000年,它的女神庙早已闻名于世,“为玉为葬”也是显著特点,祭祀礼仪在此完成创新。在2022年的最新发掘中,突然发现了先民的一项匠心——依山改山形成了梯级状的台基建筑群,并且发现了多个对称的轴线,第一地点的四个建筑居然是有机一体。
在陇东南佐发现了5000年前最早的中轴对称线的宫殿区,而在牛河梁的新近发掘中,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牛河梁遗址发掘主持贾笑冰发现了九座台基有类似的中轴线。但是辽西多是山地,并不具备平原地形,而先民利用山脊自然走向,在最薄处生生地垫高了3.5米,而本来就较高地势处则垫得较薄,使得10万平方米的九个台基群呈现了阶梯状的抬高,而局部重要地区,严格坚持中轴对称原则。“中国后代的高台,无论作为墓葬还是作为建筑,堆高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文明特点。”对此刘斌这样评价。贾笑冰则点出其中较为一致的特点,如“统治者山居”,称皇上为“天子”,是古人喜欢离天近,便于与上天沟通,而礼仪性的祭祀物品也往往都在山上。
借由地势并垫高,形成了梯状抬高的台基建筑群
文汇讲堂在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启动的159期“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跨年四讲,引发了全国各地专业关联听友和考古爱好者的极大兴趣。现应听友要求,在各期整理稿之外,截取12位学者演讲核心内容视频予以刊发。
刘斌、韩建业、贾笑冰平三位学者共同主讲系列讲座之三——159-3《5000年前后:中华大地上的早期文明》。
在刊发的这段视频里,除了介绍此前发掘的“坛庙冢”学术体系外,重点介绍了最新的文首的新发现。
点击观看视频,时长为17分02秒
对牛河梁的全面解析,对于听友、安徽马鞍山凌家滩遗址管理处的丁燕来讲,有着特别意义。因为凌家滩繁荣年代也在同一时期的5500年前后,而红山的玉器和凌家滩的玉器有着形似神似,业内早有观点:凌家滩与红山的高层有跋涉千里的相互学习。“我深信凌家滩文化与千里外的红山文化有着某种‘奇妙’的交流,这也恰恰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特性。”丁燕坦言,自己在不断深入了解凌家滩文化,以前只是关注两地相似的器物特征,这次全面了解后,更感受到“无论辽河流域、黄淮流域还是长江流域,都以不同又相似的形态昭示着中华5000年文明的进程和发展。”
2022年12月24日,贾笑冰主旨演讲截屏
对考古文博一直有着浓厚兴趣的石家庄听友、河北财贸大学教师曹琳可是增加了不少新知。“坛庙冢”“唯玉为葬”是她早已只晓的,如今贾笑冰的介绍更新了她的视野:土石交错铺垫成的近十万平方米台基建筑群,以女神庙为核心的初步中轴对称布局,“都反应着红山社会强大的组织动员和规划管理能力”,而祭祀礼仪制度的规范、标志着等级身份的玉礼器的使用,“天神、地示、祖先”的崇拜体系,“都证实了苏秉琦先生的那句评价——红山社会史中华五千年的见证与象征。”作为中国财税史研究专业的教师,她也一直关注着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的财政萌芽与表现,而系列讲座让她得到了很好的跨学科知识的碰撞。
扫码做自测题,知晓5000年前后中华早期文明
本期视频由合作方澎湃新闻网制作,并同步刊发。欢迎听友点看上方视频片段,也欢迎阅读全文链接,并在看完这一期三讲后扫码做自测题,感受5000年中华大地上早期国家的文明成果。
文末链接:
贾笑冰:5500年前,牛河梁祭祀礼仪完成史前首次制度创新|讲堂159-3③
作者:贾笑冰 李念
视频:制作:王云瀚 监制:李念 吴英燕
编辑:李念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