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江南稻米飘香季。9月2日,产自黄浦江源头优质水源地的松江大米正式开镰收割。当天,在松江区泖港镇胡光村上海汇民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6台久保田888联合收割机在田间穿梭,优质早熟国庆稻“松早香1号”随即送往大米加工厂,经过烘干碾米等工序,新米大概两三天后就可上市。
“沪上第一镰”开割之际,东方购物电视频道将直播间设在了田间地头,更大程度地呼应市民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从过去两年合作来看,频道大米销售数据非常可观,所以触动我们决定以田头现场方式进行直播。”东方购物频道相关负责人说。
近两年,松江大米产业以积极姿态破题上海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之路径,就在“上海新大米”产业版图从“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型之际,松江已经大踏步在优质稻米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行。松江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松江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目标是推动全域粮食生产整建制向更高质量发展。
在其产业“更高质量”发展目标背后,是松江大米逐渐在市场检验中拥有的核心竞争力,至少有3个显而易见的数据予以支持。其一,松江常年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是上海水稻规模化种植程度最高的区域;其二,松江拥有较为稳定的生产经营主体-800多户家庭农场主;其三,松江优质稻产业化发展节奏正稳步增速。据了解,2022年,松江优质稻种植面积8.20万亩,占水稻总面积达54.0%,其中,国庆稻品种“松早香1号”1.01万亩,中熟晚粳品种“松香粳1018”7.19万亩,覆盖了家庭农场649户。
种粮面积、家庭农场主和优质稻比例这“三个指标”的稳定性,成为松江粮食安全生产发展的基本保障;而优质稻比例增加则说明了松江稻米产业所存在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即愿意种优质稻的家庭农场多起来,更多家庭农场主对松江大米带来的增收和致富有认可、有期待。松江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好品种、好生态、好模式和好政策,是支持过去以及今后松江大米绿色产业发展路径的“四要素”。
品种是稻米产业的基础和核心。相关负责人解释,像“松早香1号”和“松香粳1018”,由松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陆铭昌带领团队自主选育。这两个品种从种植生产表现及消费者品鉴反响来看,多次获得市评比金奖,在上海均具有核心竞争力。2020年,松江正式成立了“上海松江区水稻研究所”持续推进优质水稻品种选育。目前,又一新品种“松香粳1855”完成了上海市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于2021年提交申请植物新品种权,2022年提交申请上海市品种审定,品种更迭推动了水稻育种优势竞争力的保持,也为松江大米高质量发展铺就了很好的底色。
松江种植水稻的生态“资质”颇为独特。相关负责人表示,松江地区土壤性质介于砂土与粘土之间,多为“青紫泥”,其耕性和肥力较好,通气透水,水与气协调,供肥保肥能力适中,适种性广,适耕期长,是典型的水稻土土类,利于优质稻生长发育;再加之松江地处黄浦江源头国家二级水资源保护区,在“松江大米”申报创建上海第一个稻米类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过程中,这些独特的生态条件正是评审认定所看中的。
而在松江家庭农场承包经营制度发展十多年的基础之上,助推绿色稻米产业发展的组织方式又有了突破和创新。围绕稻米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优质稻米产业化联合体成为其核心载体,形成了稻米生产经营组织化发展的“新模式”。优质稻米产业化联合体由农业企业或合作社牵头,签约带动家庭农场,实行“六个统一”管理方式,即统一生产管理,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主打品牌,统一包装设计,统一营销价格,统一利益分配。“六个统一”的背后,是为了让联合体更加专注于大米品牌打造和市场挖掘,通过分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追求对生产经营效率、大米品质和附加值的提升。据介绍,至2021年,松江共有10家合作社(企业)通过了联合体评审认定并予以授牌,累计带动家庭农场480户、带动面积5.9万亩,销售大米约2万吨,销售额超2亿元。
近两年,松江区农业农村委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松江区优质稻米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松江区优质稻米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实施方案》,《松江区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专项奖补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主要是培育和激发合作社、家庭农场主动加入到稻米产业发展的积极性;而在稻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堵点和痛点问题,像销售旺季大米加工能力跟不上等,也正随着政策研究和精准施策,逐步得到解决。
目前,在松江家庭农场主步调一致的积极参与下,松江全区稻米绿色认证量达7.5万吨,认证率达86%。未来,松江每日烘干稻谷能力将达3400吨,每小时大米加工能力达20吨,为推动松江大米成为沪上“人气美食”奠定基础。
作者:赵立荣 姜辉辉
摄影:沈一帆
剪辑:王天赐
编辑:王柏玲
责任编辑: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