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海书展热火朝天,井然有序的排队签售队伍里,作者与读者们实现美好的“双向奔赴”。在书中,回顾历史的同时也要面向未来,如何让阅读打开智慧人生?
《未见沧桑:孙道临 王文娟艺术人生珍藏》新书在友谊会堂揭幕,800人大堂里热情满满,有不少读者远道而来。书中借助女儿第一视角来讲述父母亲一生故事,通过一帧帧史料与图文档案的展呈,不仅让读者看到了作为艺术家的孙道临、王文娟,还真实再现了他们生活中普通人的模样,对家庭、亲友、弟子们的温暖、真实和厚重,勾勒出二老人生状态,真实丰满地体现了老艺术家虽经沧海桑田,仍保有赤子般纯真灵魂。
他们塑造了银幕上、戏曲舞台上众多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两位先生艺术和生活上精彩又携手共进的一生,留下丰富的图像史料与实物物件,从一个侧面也见证了新中国电影事业、戏曲事业的发展历程。
全书在资料选择上去芜存精,按类归集,精中选精,集中体现主题,充分展现孙道临和王文娟先生在各自艺术生涯中的吉光片羽。书中还收入难得一见的史料文献,如孙道临电影手稿、王文娟当年演出的戏单、门票等。涓滴珍藏,都为梳理两位艺术家历程提供了扎实文献与史料支撑。业内期待,这部艺术价值厚重的著作的出版,能对后人研究中国电影和中国戏曲,提供富有意义的参考。
“世纪火种·《上海闵行地方文史丛书(第二辑)》新书发布会”在世纪出版园举行,作为上海书展分会场活动之一,吸引了一批长期从事闵行本土文史研究的专业人士和读者的参与。
以街镇史话系列方式集中发布地方文史丛书的,在上海16个区中尚属首次。丛书共11卷,总计250余万字,内容覆盖全区14个镇、街道、莘庄工业区发展历史,含《浦江史话》《吴泾史话》《马桥史话》《颛桥、莘庄工业区史话》《梅陇、古美史话》《莘庄史话》《七宝史话》《虹桥史话》《华漕、新虹史话》《江川史话》《浦锦史话》。各卷分别以当今行政区划为叙事范围,以历史文献和人文遗存为主要依据,以历代典型人、事、物为重点对象,以本土特有的历史人文资源禀赋为叙述主线展陈铺开,立体呈现红色文化融入血脉,海派文化日趋卓立,江南文化源远流长的闵行。读者可以更深入探究有着“上海之本”美誉的4000年“马桥文化”,也会对700年上海县文脉有更为纵深的认识,对闵行十四个街镇的历史钩沉、名人轶事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作者张乃清向七宝小读者赠送丛书,并通过《七宝史话》专题讲座深入讲解乡土文化。在他眼中,闵行这片土地,历史文脉源远流长、波澜起伏,文化资源丰富、内涵深厚、是上海近郊历史演变的经典缩影;街镇村宅的历史风情异彩纷呈、各领风骚,自古享有盛名。据悉,《上海闵行地方文史丛书(第一辑)》在2022年“新闵行区设立30周年”之际推出,本次发布第二辑则以更加纵深的视界,在历史肌理中透析历史印记,从历史进程中阐发历史规律,将成为多维度展示区域文脉全貌的重要窗口。
《红色统计——中央苏区调查统计史料汇编》主创之一、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刘津分享本书编写历程,回顾了从红色起点上海到充满红色记忆红土地江西的历史传承与革命发展。该书通过回溯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依靠统计分析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光辉历史,再现了红色统计事业蓬勃发展,日益走向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的探索历程。全书收录200多篇文献,110多万字,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推出。本书既是调查研究文献的汇集,更是红色文化的传承,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生动范本。
“未来世界发展到一定程度,大多数人可能都会从事科学工作,不断探究周边的世界,其他琐碎的工作都将被替代。不妨多带孩子到科技馆逛一逛,帮助他们挖掘出真正的兴趣爱好。“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指出,近年来科普日益受到重视,从小阅读科普文章、科普著作,可以让孩子对科学产生兴趣,再将兴趣转变为志趣。
2023上海书展期间,新书系“科学起跑线”丛书第二辑、第三辑,包括《疫苗简史》《我要去航海》《奇妙物语》《最强大脑》《给孩子的健康课》《太空探索者》六册,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上海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顾晓菁表示,青少年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关键时期,“科学起跑线”丛书的策划、出版凝聚着上教人的情怀与坚持——通过丰富的科学知识传达真,通过科学家探索世界、奉献人类的故事传达善,通过好的文字和设计传达美,传递工匠精神,努力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潜质。
“与万物共生,有地球为友”主旨对话环节,丛书总主编褚君浩院士、副总主编张文宏教授及其他四位作者进行交流。被问及丛书从第一到第三辑有何变化时,褚君浩强调“科学起跑线”出版至今紧跟时代发展,涵盖主题愈发广泛,包括人工智能、疫苗、海洋、太空、健康、大脑等,尤其凸显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所起的作用是终身的,而不是为了眼前的考试。”褚院士指出,无论孩子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重点要培养两种能力,一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实现融会贯通,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也就是今天提倡的“学科交叉”。
“如果大家能站在历史的长河中看疫苗,就会看得更通透,也会更理解,明白疫苗对人类生命健康作出了多大贡献。”王新宇医生介绍《疫苗简史》创作初衷。张文宏教授补充道,“科学起跑线”丛书新一辑要解决的都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底层问题。“未来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科学,这并不是说大家不看《疫苗简史》就活不下去了,而是希望大家从小就对世界万物的演变有所了解。人类是如何从过去走来,又将如何走向未来,孩子们必须对此有通透的了解,这样长大后才能成为开放的人、宽容的人、可以和世界交流的人。”
《最强大脑》作者黄翔医生表示,在脑机接口这一前沿领域,中国已成功实现弯道超车。他强调,脑科学不是学者站在象牙塔上写的东西,而应飞入寻常百姓家,帮助大家更好地生活和学习。“海洋占地球70%的面积,如果将其看成障碍,你就把自己圈起来了,但如果你会航海,海洋就变成了通道,你就可以和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谈到《我要去航海》的创作思路时,王张华教授表示本书通过航海线索来讲述人和自然的关系,加深青少年对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认识。吴瑞龙主任表示,《给孩子的健康课》涉及身体、器官、吃饭、运动、睡觉、知险避险等,指导青少年更加健康地生活。
“对话最大的意义在于面向孩子和面向未来,而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未来如何把孩子培养成适合未来社会、能健康成长的一代。”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永智表示:数字时代下,科学教育的重要职责是培养高阶思维素养、探索性能力和综合的解题能力。
作者:许旸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