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谷雨。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说:“洛阳以谷雨为牡丹开候。”谷雨是当之无愧的人间最美四月天,也是属于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它的名字里既铭刻着“仓颉造字”的传奇,也承载着“雨生百谷”的希望。植百谷以养世人,是农耕者赋予粮食的最高理想。
谷雨这一天,都有哪些习俗?据记载,谷雨曾经是一个非常热闹的日子。春海水暖,胶东一带在谷雨这天祭祀海神,为渔民壮行。花事渐了,北方的人们在谷雨时落满桃花的河水中沐浴,祓除不祥。而谷雨在江南,则注定是一个诗情画意的节日。它可以是杜丽娘口中“那荼蘼外烟丝醉软”的清丽曲调,也可以是郑板桥笔下“一杯香茗坐其间”的悠远茶韵,当然,还有外婆手中那些热气蒸腾的节令糕点。
作为上海创新型公共文化品牌, “节气中国 诗意江南——二十四节气非遗传承创新系列活动今天在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推出谷雨节气雅集,邀请市民作画、听曲、品茶、制糕,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五种感官全方位领略“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的江南春意。
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漫长的农耕社会,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的“文化时钟”,对于当代中国人却是一组看不明白的文化密码。“节气中国 诗意江南——二十四节气非遗传承创新系列活动”由长宁区文化局创建并主办,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上海平阁文化艺术承办,是一档聚焦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深度发掘江南文化为核心的创新型公共文化活动,意在带领市民全方位体验节气之美,探寻江南文化的灵秀意境。
此次谷雨雅集以《春至江南 谷雨问茶》为主题,分为“节气之美”人文讲座和“匠心之韵”艺术体验两大板块。“却原来姹紫嫣红开遍……那荼蘼外烟丝醉软”,来自上海昆剧团的青年演员姚徐依和陶思妤以一曲《牡丹亭 游园惊梦》让观众沉醉其中。“谷雨听曲有讲究、有门道。”上海古籍出版社青年编辑透露,《牡丹亭》中描述的正是暮春景色,歌词中唱到的“荼蘼花”,正是谷雨时节的花信之一,“在谷雨时节,牡丹、荼蘼、楝花次第盛开,赏花游春恰逢其时”。
“对于江南一地而言,谷雨也是采茶、品茶、饮茶的好时节。因清明时节采制的茶叶为春天的第一出茶,所以谷雨茶又称之为二春茶。谷雨茶除了嫩叶外,又分为一芽一嫩叶的称之为旗枪的品种和一芽两嫩叶的称之为雀舌的品种。它们味道鲜活,香气怡人,皆为茶中佳品。”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博士张海岚一边现场展示茶艺,一边娓娓道来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独具江南特色的“朱家角焋糕”传人米乐夫妇带来的非遗食物制作工作坊,则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参与。古代诗人们的谷雨诗词被印刻在热气蒸腾的江南糕点上,令人耳目一新。
而来自浙江杭州的青年版画家王盈则将故乡茶娘采摘龙井的诗意场景,用刻刀凝固在木版之上,让人们通过印制“谷雨版画”触摸春天。
半庭紫藤、一碗清茶,梅子初熟、樱桃满枝……出生安徽的新上海人、70后画家李知弥近年来创作的二十四节气人文绘画在网络上颇为风靡。他以充满江南气质的美景美物,糅合自己在江南生长感受到时节变迁的温暖儿时记忆,感动了许多栖居都市里的传统文化追随者。受邀担任节气导师的他现场作画,让谷雨风物瞬间跃然纸上,并且与观众分享自己对二十四节气的感悟。
“草木有灵,与物为春……二十四节气里面,埋藏着儿时的欢欣、小小的温暖、这一生特别记得的琐碎,也因此留住了我们这一代人心目中最好的时光。”李知弥说。
“现代人距离古典时间已经非常遥远了,快节奏的生活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让我们失去了时间感,更多在刷存在感。时间对现代人来说,似乎成了效率的代名词。不过,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深藏着的时间智慧,就是在二十四节气的流转之中。跟着节气过日子,这里面的寓意,有我们古老的天人合一的生活智慧,有敬天爱人的温柔敦厚,也符合现代人提倡慢生活的哲学。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们必须恢复对大自然的感受力,恢复对节气岁时的审美愉悦和敏感度。”另一位节气导师、80后青年书画家朱应有感于中国当下缺乏对二十四节气文化内涵的深度发掘和仪式感的创立,经过多年努力整理出一套可供现代人体验二十四节气的仪式,并且根据节气食物创制了“十二食”品牌,希望带领人们通过书画欣赏和美食重新进入“古典时间”。
“其实,中国人的衣食住行无处不有节气文化。以食为例,古人把许多质朴的食物转化为节气小食,寄托了他们的情感与审美,变成了他们心里的味道。品尝节气食物,也可帮助现代人重建节气节律。”朱应建议说,身处繁华都市中,要做一个有古典气质的中国人,不妨从细节着手,例如在家中案头放上一瓶节气插花,作为对日常生活中无法置身山水的补足;又如找到一门手艺实践起来,或者用毛笔写写古典诗词;还可每逢节气前后出门赏景,转换心情。
据悉,“节气中国 诗意江南——长宁24节气非遗传承创新活动”今年将辐射至长三角,广邀来自浙江、江苏、安徽的文学艺术、科普天文、非遗民俗、儿童阅读等各领域达人组成“节气讲师天团”,带来《小满论道:24节气和江南文化》《大暑“书事”——二十四节气和汉字起源》《夏至观星:二十四节气和中国古代天文》《处暑印禅:重觅江南文化“密码”》《秋分拜月 大美中国——二十四节气与故宫》等六大雅集,重新拨动国人记忆深处的传统文化“时钟”。
作者:李婷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