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
去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略有回升但仍低位徘徊,全年涨幅也远低于政府调控目标。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2月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1.5%;2014年CPI同比上涨2%,低于全年3.5%的调控目标。专家预测,2015年全年国内物价涨幅有望继续处在温和水平,为全年政策调控留下较大空间。
连续4个月涨幅处于“1时代”
数据显示,从同比数据看,12月CPI同比上涨1.5%,比11月扩大了0.1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同比涨幅处于“1时代”。
八大类消费品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9%,比11月扩大0.6个百分点,食品中,蛋、鲜果和牛肉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4.0%、10.4%和3.0%,鲜菜由11月的下降5.2%转为上涨7.2%。其余七大类非食品价格五涨二降。非食品中,家庭服务、学前教育、衣着清洗和理发价格同比分别上涨8.4%、5.4%、5.4%和4.5%,住房租金价格上涨2.4%。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表示,从环比数据看,12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2%,食品中,受全国部分地区降温雨雪天气影响,鲜菜、鲜果和水产品价格由11月环比下降转为环比上涨,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0.40个百分点。非食品中,随着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走低,汽油和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下降3.3%和5.5%,两项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0.03个百分点。
不过,在2014年,消费者仍然感受到一些商品价格令人咋舌的波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蛋及水果2014年涨幅较上年分别为10.4%及18%,成为各类商品涨价的领跑者。
年度CPI涨幅创5年新低
全年来看,2014年度CPI涨幅创2009年以来的新低。
从2009年中国逐步走出金融危机影响以来,防通胀一直是宏观调控的重点。2011年,中国CPI全年涨幅高企至5.4%,超过4%这一官方当年年初设定的控制目标。但随后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央行也一度采取高频紧缩的调控手段,中国物价涨幅开始逐步回落,趋向温和。2012年和2013年,中国CPI涨幅均为2.6%,完成全年目标。
2014年CPI调控目标设为3.5%左右,最终CPI涨2%的表现,也显然没有突破上限。
对于2015年的CPI走势,交通银行的分析报告认为,今年经济增速稳中趋缓,需求对物价的推升力度有限;同时,经济新常态下,稳健的货币政策大幅放松可能性较小,不具备抬升物价水平的货币条件;猪肉等农产品周期明显拉长,涨幅也明显收窄,预示未来食品价格大幅上升推高物价的可能性较小。综合来看,由于涨价因素较弱、翘尾因素整体水平明显低于上年,预计2015年CPI同比涨幅将低于2014年。
中国经济尚未面临通缩
通胀压力暂去,但新的关于通缩的担忧却又开始浮现。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方面,环比下降主要是受国际油价连续大幅度下跌的影响。余秋梅称,从影响程度看,成品油、石油和天然气、化学原料和制品分别影响12月(PPI)下降约0.2、0.1、0.1个百分点,三者合计影响约0.4个百分点,占总降幅的67%左右。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分析,实体经济步入淡季,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跌对国内原材料价格的传导,都在加剧通缩压力。不过,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不必对通缩过分隐忧。他分析,当下的通缩压力与以往不同,更多是“三期叠加”的结果,是过于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结果,是经济结构不合理所累积矛盾的集中爆发。
此前,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其中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首当其冲。会议重申要继续实施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政策,并称积极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文汇报记者 张晓鸣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