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首席记者 樊丽萍
上海大学昨天发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2013-2014学年),记者获悉,该校今年推免生“保卫战”成绩不俗:近400名推免生中,留校攻读研究生的约270人——除了留住近七成推免生,上大同时还吸引了来自其他“985”、“211”高校的生源。
教育部今年发布的关于推免生新政,明确各校不得对推免生设置留校名额。由此,具有推免资格的学生选报大学的范围大大增加,而一些高校却面临着优质生源流失的危险。
让“混文凭”者混不下去
上海大学目前在校研究生总数超过1.1万人,研究生占在校学生比例为26.8%。昨天发布的报告显示,该校2013-2014年度授予博士学位238人,其中按正常学制授予博士学位的博士生人数为68人,占比28.57%;授予硕士学位2934人,按正常学制授予硕士学位的人数为2402人,占比81.87%。
上海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吴明红教授介绍,上大去年10月成立研究生院,在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上出台了诸多改革举措。比如,上大提升了学位申请门槛,在部分理工学科提升博士研究生学位申请的标准。
吴明红举例说,过去,一些理工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没有按学校规定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但持有专利申请受理证明等成果。按照“有论文或有专利”的规定,可以授予其硕士学位。
“后来发现,有些学生是好几个人申请一项专利。一些在学习和研究上投入不多的学生,开始在授予学位的条件上钻空子。”吴明红介绍,在最近一轮的研究生教改中,学校对文学、理学、工学、经管等所有学科大类进行了全面梳理,在校级层面设立了各学科授予学位的底线门槛,并鼓励各学院在此基础上发挥办学自主权,适度提高学位授予的标准。
竞争性考核激发办学活力
为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上大在研究生名额分配时就引入了竞争性考核机制——撬动二级院系在研究生培养上的办学积极性。
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名额,对大学二级学院来说是一块“奶酪”。按照传统的办法,在具体名额分配时,各学院一般按学科点的数量以及博导人数做平均分配。而从今年开始,上大的博士研究生招生名额中,参与均分的只有40%的名额,其余60%的名额按照二级学院的实际办学绩效分配。
“均分”打破后,院系之间的差异马上显现。在博士生招生规模不变的前提下,该校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今年分到26个招生名额,较去年净增10个。而计算机学院、材料学院的招生指标则不增反降。
研究生学费按学业绩效返还
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研究生教育全面实行收费制度。记者了解到,在上大,学校不仅以奖学金、助学金等形式返还学生的学费,而且在返还过程中引入了学业绩效。也就是说,在学习、科研上足够优异的学生,获得的奖助学金不仅足以抵扣学费,而且还有大量的盈余。
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郭长刚介绍,以博士生为例,学费为每年1万元,但如果一名在读博士生足够优异,在上大现有的奖助学金体系下,年度可累积获得6.6万元的奖励。
“同样读研究生,基于个人不同的投入程度和学业表现,学生获得的资助、奖励将是截然不同的。”郭长刚说,上大希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进一步吸引优质生源报考。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