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漕溪北路立交桥下,名为“乐汇小游园”的口袋公园昨天正式开园。(受访者供图)
昨天是元宵佳节,申城首座儿童友好型口袋公园“乐汇小游园”正式开园。小兔挂件点缀其间,高悬的红灯笼透出浓浓的年味儿。欢声笑语中,小朋友们还收到了一盏盏兔子灯。公园名字是90后设计师周佳取的,“上海话有个词叫‘乐惠’,传递的就是小美好、小舒适的生活态度”。
“乐汇小游园”位于徐汇区漕溪路、三汇路和中山西路围合的三角地块内。绿地面积近8300平方米,并不算大,却是由南向北进入徐家汇商圈的必经节点。周边小区众多,覆盖三四万居民,因而也成了市民休闲的日常打卡地。
如何利用城市“边角料”,在大规划中探寻“小美好”,并融入城市整体环境——在“乐汇小游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发现这样的推敲。譬如,“彩虹桥”的“桥下之桥”设计,在视觉上不再将高架桥视作阻碍,而是公园的自然延伸;同时又自然地将儿童乐园分为上下两层,塑造立体游园空间。
放眼全市,中心城区正陆续进行桥下空间品质提升的试点,“水泥森林”下的小空间变得更加生活化、更富艺术感。以徐汇区为例,不远处的内环高架桥下空间环境提升也已完成,桥荫空间打造的“数字文旅中心”将与“乐汇小游园”等项目串珠成链,成为面向市民开放的公共新空间。
全龄友好:“你在桥上看风景,街边看你是风景”
在“乐汇小游园”,五彩缤纷的毛毛虫滑梯仿佛有魔力,3岁的可可滑了一圈又一圈。全面完工前的一个月,小游园的设计施工方案还在紧急调整,就是为了这座毛毛虫造型的滑梯。
之所以新增这座滑梯,源于路人经过时的一句话——“现有的这座滑梯太高,我家小朋友还小,能不能再有个低一点的?”徐汇区绿化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经过商量后,当即决定赶工加装适合低龄儿童的滑梯。
持续修改、微调、完善,对于设计师周佳来说是常态。据介绍,“乐汇小游园”的改造方案前后经过十多轮调整,不断将周边居民意见融入其中——“无障碍、通透、适合亲子”是大家最大诉求。
原本这里也是绿地,但受数条高架匝道立柱的影响,再加之周边交通状况较为复杂,导致场地内有效活动空间较少。“最外围就是非机动车道,不熟悉的人在车流中围着绿地打转,就是找不到入口。”在附近漕溪大楼住了十余年的居民“吐槽”道。
“乐汇小游园”在改造中打开了围墙,并通过优化植物品种,让空间更加通透,“这个口袋公园本就沿路,我希望将整个公园的景致透视出去。当市民走上彩虹桥,‘你在桥上看风景,街边看你是风景’。”周佳解释,台阶也改为无障碍坡道,“让全年龄段的人都能进来,共享开放公共空间”。
从事园林景观设计近十年,周佳也发现:“随着城市更新,好的公共空间不仅是可触达,还要更开放、更贴近、更精细,在‘边角料’里探寻小美好。”不同于以往的大块面铺装,小游园里所有纹路、线条都经过设计。譬如,在探趣乐园区,所有地面铺装都采用橙色系、圆圈状,“常规铺装以方形较多,但小朋友却对圆形有较强好奇心”。
活动区域还铺设了柔软的橡胶颗粒,防止小朋友发生意外;洗手池贴心设置了一高一低两个水龙头;由集装箱改造而成的亲子驿站布置有母婴室、无障碍卫生间等,今后还将嵌入售卖、寄存、社区服务等功能,增强人文关怀与舒适体验。
环境友好:“歪头树”上长出了“小松鼠”
还未走进“乐汇小游园”,蜡梅香扑鼻而来。再过一个月,这里各种各样的玉兰花也将竞相开放。通过与上海植物园的合作,小游园引入了白玉兰、紫玉兰、红运等近10个品种的玉兰花,还新增了娜塔栎、樱花等色叶植物,“一年四季皆有景”。
不破坏原有的绿化基础,是贯穿改造始终的理念。譬如,靠近内环高架路处,有一棵几十年树龄的“歪头”雪松,场地建设之初就长在这里。随着岁月流逝,这棵树长歪了头,树干还有一个大窟窿。于是,设计师在树上安上了活灵活现的小松鼠装饰摆件,戏称是“小松鼠压弯了枝丫”,窟窿也用无害颜料填补上一个探头探脑的小松鼠,“这棵树已经收获了一大波‘小粉丝’”。
海绵城市理念也贯穿改造全过程。譬如,内环高架下的区域,正对着高架花箱,浇灌水可能会滴落下来,本来这是“乐汇小游园”的劣势。但在设计师的巧思下,劣势成了特色:4根立柱下设置了集水井,通过收集雨水和浇灌水,经净化之后重新进入绿化灌溉系统。来年,这里还将长出水葱、鸢尾、大丽花等固碳能力强的水生植物,强化绿地的生态功能。改造前,原有的混凝土硬地面积占比为60%,现在全部改为透水沥青、透水砖等透水材料。
“用手压就可以出水,然后水可以流下去储存起来。”园内的互动水动力装置,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模拟水循环,勾起他们的好奇心。接下来,南侧的好奇乐园区还将围绕“碳中和”“水循环”“城市生态”等进行互动展示,为孩子们打造身边的“生态课堂”。
作者:王宛艺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