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历经数月筹备的2022北京新闻中心迎来了第一波“客人”。跟随中心举办的“2022北京新闻中心探营活动”,本报记者第一时间探访了中心的各个展区与工作区。正值虎年春节,新闻中心随处可见“福”字、老虎吉祥物、红灯笼、春联等,冬奥的冰雪元素与中国红交融一处,也让在场记者们度过了一个别样的大年初一。
▲志愿者们在新闻中心一层综合服务台处等候记者到来。
2月1日上午,设立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的2022北京新闻中心内已排起参观长队。一层大厅内,身着白蓝服装的志愿者正在综合服务台处等候记者们的到来。服务台对面的“双奥之城·看典” 互动展示区会在每天下午两点举办视频直播,以“百姓讲故事”的方式生动讲述北京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设在服务台西侧的“美丽中国”图片展示区展示着北京及中国各省市蔚为大观的风土人情;形象展示品展台则展陈、发放有关城市发展、中国文化等内容的北京城市参考资料,其中有中英双语杂志、书籍、文献、音像制品,以及北京手绘地图、印制“梅兰竹菊”的书签等极具中国传统文化与北京地域特色的文创品,吸引不少记者翻阅把玩。
▲“双奥之城·看典”互动展示区。
▲“美丽中国”图片展示区展出的部分图片。
▲位于中心一层的形象展示品展台。
▲位于中心一层的形象展示品展台。(江胜信/摄)
除了静态展陈,中心内还设立多处互动交流区,供参与者深度体验奥运文化与北京的人文风貌。在中心一层茶歇区南侧,记者看到一处“奥运徽章时空交换站”——此前发给每位记者的媒体包中便有一枚北京冬奥运徽章,还有不少记者收藏着曾报道过的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徽章。在“时空交换站”,记者们可以模仿参赛运动员们交换徽章,分享各自的奥运记忆。“交换站”两侧还展陈着北京“双奥之城”等八个系列的徽章,五色斑斓的徽章讲述着形形色色的北京故事。
▲位于中心一层的“奥运徽章时空交换站”。
▲设置在新闻中心一层的“奥运徽章展”。
“您可以每次少量蘸取颜料,然后多次涂抹上去。”在二楼的“多彩神州”文化展区,有记者正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体验“彩绘生肖”,现场还有不少记者diy的彩绘茶席、掐丝彩砂画等,淋漓展示着中国传统工艺之美。在“双奥之城·寄语”互动休闲区,记者扫码后便从现场的留声机中听到了“天坛晨曲”“鼓楼鸽哨”“冬奥地铁”等北京特有的城市声音,参与者还可将喜爱的声音转化为二维码并生成明信片;在“双奥之城·悦游”互动休闲区,参与者可以在操控台上选好路线,在骑行装置上骑行,前方的显示屏会出现天坛、正阳门、天安门等一系列地标建筑,仿佛实地骑行在开阔的北京城里。
▲有记者在亲手体验掐丝彩砂画。(陆正明/摄)
▲参与者可在此处自己制作彩绘生肖。(陆正明/摄)
▲“双奥之城·寄语”互动休闲区。
▲参与者正在“双奥之城·悦游”互动休闲区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从新闻信息服务技术到众多互动项目的设计,2022北京新闻中心无不体现着浓浓的“科技感”。例如位于三层的媒体公共工作区内设利亚德8K大屏,播放8K超清影像;工作区外还设有融合多种技术创新的“云聚(Cloud me)体验厅”,媒体可在此处实现不同空间的全息直播、采访互动,远程受访者的画面与声音都清晰得如近在眼前。在左侧的“VR体验区”,戴上VR视镜,记者仿佛置身上空,将北京城景尽览眼底,接下来又置身天坛,走过甬道,步入宫殿,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位于新闻中心三层的媒体公共工作区。
▲有媒体正在“云聚(Cloud me)体验厅”进行远程采访。
除了提供深度的新闻信息服务、高效便捷的硬件设施,新闻中心还为记者提供咨询、交通、餐饮、医疗等媒体服务保障。在发给记者的媒体包中,工作人员细心地为记者们准备了口罩、洗手液、温度计等防疫物品,为方便记者在新闻中心安全工作,中心还专门设立了核酸检测点,记者可凭中心证件进行免费核酸检测,为防疫安全提供服务保障。
▲记者与工作人员在新闻中心专门设立的核酸检测点排队检测核酸。(陆正明/摄)
作者:驻京记者 彭丹
图片:除标注外均彭丹/摄
编辑:陆正明
责任编辑:江胜信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